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— 父子對話錄

一場父子對話 #讀書有什麼用

昨晚和兒子獨處開車閒晃時,他突然冒出一個問題:
「把書讀好,真的那麼重要嗎?」

這句話直擊我內心。於是我跟他說:「爸爸並不是個天生愛念書的人,從國小到大學,從來都是個『問題學生』。

但奇妙的是,我卻把書讀得還不錯~
因為我把讀書當作一場『組隊』的過程。
就像你打籃球、或在網路遊戲裡拉隊友一樣。」

因為要組隊,就需要有人「願意」跟你一起,有人才有局。

而要讓別人願意跟你同行,必須讓他們看見你的價值,而不只是看你有多努力。
畢竟,大多數人都只會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人事物——
要嘛賺到~
要嘛學到能賺到利益的知識~

所以~~
成為對他人「有用」的人,往往比純粹努力或者‘’一昧討好‘’別人更重要
你若能替別人解決問題、帶來成長,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你好,往你靠攏。

這其中有兩件關鍵:

  1. 搞清楚別人想要什麼
    就像有人口渴,你就給他水;
    有人飢餓,你就給他麵包。
    只有先瞭解對方需求,才能真正幫上忙。
  2. 學會分配
    當人一多,秩序與規則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再多的資源,不懂分配,也終究只會被浪費, 也會產生糾紛。

在學校裡,你可以透過「讀書」來訓練這兩點。
以前我很少專心上課,卻常主動教同學。
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,我得自己先找答案,抓重點;甚至會幫他們整理連老師都看不懂的小抄。
這過程反而讓我非常有效率的學東西。

也因此,在五年專業學校時,我連續兩年都是全班第一名,全科系前三名。
後來更考上國立大學。
考國家證照時,因為不斷整理知識和分享,我還成了補習班老師,一教就是六年。
到現在,我依然保持學習的習慣,並把所學歸納成教學內容、文章,也一直在寫著未出版的書。

爸爸親身體驗
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真的~

其實,「人與人之間合不合」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「對方想不想」。
只要一個人有意願,他就能和任何人磨合;若沒有意願,再多的努力都枉然。

說穿了,哪有那麼多理由,不過是願不願意罷了。

找到你的那個願意~
也理解別人的願意吧~

寶貝,真心希望爸爸今天的這些話,能在你心中留下一些印記~
透過讀書的過程成為對人有用的人
自然就能聚攏最好的夥伴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